回顾|(三)贵州时期浙大学生的艺术活动

Editor:yhj Date:2023-06-08 Hits:1507

1936年竺可桢校长主政浙大,他比较重视音乐教育。不久即聘请王政声任音乐教师,并组织了一个浙大歌咏团,以唱典雅歌曲为主。但另一方面,受1935年“一二九”运动影响,有些同学又成立了黎明歌咏队,主旨是推动抗日救亡运功,着重唱救亡歌曲,曾请杭州师范学校顾老师指导。

1937年抗战爆发,浙大被迫西迁,西迁途中,在抵广西宜山之前,“黎明”仍有些活动。而一年级组织了呐喊团,沿途进行抗日宣传,也包括唱歌。扺宜山后,较为稳定,开始上课。

“黎明”扩大为大家唱歌咏队,增到七八十人,约占学生总数五分之一,所唱的歌如《救国军歌》(星海)、《抗敌歌》(黄自)、《救亡进行曲》(孙慎)等。与此同时,有些同学组织了一个水平较高的歌咏队,取名“回声”,选唱较多艺术歌曲,再后来,宜山吃紧,学校迁入贵州,分处遵义湄潭两地。现将进入贵州后的活动情况,简述如下:

一、概述
      在遵、湄稳定后,因两地有一定距离,艺术活动大多分别进行。遵义方面,“大家唱”和“回声”继续活动,规模以“大家唱”较大,带普及性吧。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只不过侧重爱好不同而已。不久,有人认为“回声”水平偏高,而“大家唱”仅齐唱,想组织一中等偏上的队,于是,又组织了一个约20人的队,这队特点是男声全是浙大学生,女声则是校外女职工及高中女生。因所练第一首混声合唱是《海韵》,即以此为队名。此外,还有团契的圣乐队(俗称唱诗班),以唱圣歌为主。

但1942年“倒孔运动”(注1)后,白色恐怖弥漫,除唱诗班外,其他歌咏队均被训导长禁止活动。当年夏,校方建议组织一统一的代表全校学生的歌咏队,于是,召集原各队负责人协商,织织起来,由沈思岩担任指导,隸属于浙大音乐团之下。

到1944年初,学生自治会以学生歌咏队既为学生社团,应归学生自治会领导。校方同意,让歌咏队3月起停止活动,由学生自治会另行组队。但经数月努力,无法组成。在校原队员不甘寂寞,经联系,在沈先生的师范学院声乐课下设实验合唱队,并在10月10日举行成立大会。这队一直活动到1945年底沈先生先行复员回杭为止。留下队员另行组织和声歌咏队继续活动,直到1946年6月复员回杭。

湄潭情况略有不同,上述“大家唱”、“回声”、“海韵”、团契圣乐队在湄潭均有分队,也未受禁止,只是由于队员毕业等原因,先后自然消亡。但在1944年秋,由于设在永兴的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理农两学院的二年级生来到湄潭,他们颇有活力,来后与原有一些爱好者重新组织了一个海吼歌咏队,该队活动二年余,直到1946年复员回杭

二、校内音乐会及音乐晚会

根据一份资料,沈先生指导浙大歌咏队后,举行过十余次大小不等的音乐会及音乐晚会,但时间都从1942年起且限于遵义,其中两次劳军音乐会演出将在下节记述,而在1942年之前及湄潭的音乐会均末统计,这里,我们将一并考虑在内。

1、回声歌咏队:在1940年6月到1942年7月间,“回声”在遵义、湄潭先后举行过3次音乐会,以合唱为主,如:《旗正飘飘》、《我所爱的大中华》、《蓝色多垴河》、《哈利路亚》等,也有少数独唱。(图1)

2、唱诗班:每年圣诞节都会演出“弥赛亚”,引起社会重视,不少教会的外国人从贵阳赶来参加,盛况空前。

3、1943年元旦,浙大音乐团在遵义庆华大戏院举行音乐团成立后之第一次音乐会,浙大歌咏队也参加演出,由王世夑主持(图 2)。也在这天,曾任“大家唱”第二任队长及创建“海韵”的庄裘主持了第一次音乐晚会,地址在遵义白衣路11号。

4、告别音乐会于1945年12月9日在遵义师范礼堂举行,由刘修烓主持,盛况空前,节目长达3小时,由于沈先生一家即将返杭,这是实验合唱队在遵义之最后一场音乐会。(图3、4)

5、1943年夏季某夜,在湄潭,由浙大及附中的一些爱好者(包括英文教授费梦特,附中音乐老师袁箴华等)发起组织一场音乐会,地址在附中大操场,观众为浙大及附中学生。

器乐部分有费梦特与物理助教孟环雄的小提琴独奏和合奏。声乐部分有女声小合唱 、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演出效果很好,观众反映强烈。

6、1946年五四青年节,在湄潭,由海吼歌咏队组织了一场规模较大的音乐会,地点在浙大礼堂(大饭厅),听众数百人,节目内容有男女声独唱、多首二重唱及女声三重唱《山在虚无缥缈间》,还有一些混声合唱,如:“李抱忱改编的《念故乡》及亨德尔的《哈利路亚》。

三、两次劳军演出

1、1944年2月初,日寇铁蹄已深入我内地,形势严峻,学生们出于爱国,遂有劳军之举 。1月31日,队员45人(遵义36人,湄潭9人)坐一辆敞篷卡车出发,晚宿息烽,次日下午到贵阳,立即紧张准备。3日应邀在贵阳艺术馆演出,4日在贵州广播电台演出,5日到7日在贵阳民众教育馆连演3天。合唱曲有:《祖国颂》、《同盟胜利颂》、《军歌》

以及一些英文名曲。独唱独奏有萧赋诚:《流浪者》、刘修烓:《守夜》、袁箴华:《谐和的铁匠》、杨增慧:《银波》及沈思岩等的英文独唱曲。当最后一个合唱曲,亨德尓的《大哉被宰的羔羊》(Worthy)唱完谢幕,听众仍不走,结果连唱三遍。这可能是冲波寂寞的贵州乐坛之故,效果主要是艺术上的。这次活动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原拟有较高收人用于劳军,但因远征演出开支过大,未能如愿。但首次公开演出,开浙大歌咏历史之先河。(图5)       

2、1944年12月初,日寇攻占桂林柳州,继续西进,拟犯贵州。12月3日,浙大学生欢迎过境的第十三军、第九军将士,竺枚长同往,师生共募集17万元,均购包子、香烟慰劳士兵。12月6日,在这贵阳戒严疏散,遵义难民塞途之际,浙大实验合唱队的劳军音乐会在丁字口湘江大戏院掲幕。演出口号是:“一切为前线!一切为士兵!保卫大贵州!保卫大中华!”演出情绪悲壮激愤。节目有:《祖国颂》、《旗正飘飘》、《歌八百壮士》等。代表性节目是《歌八百壮士》。当时正好独山失守消息传来,街头车辚辚 、马萧萧、草木皆兵。在此气氛下,队员们满腔热血、意志坚定地唱出“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一一一亡”,全场听众无不热泪盈眶。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演出了,这是在当时国难临头的紧急关头,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呼号!(图6)

四、戏剧活动

根据现有资料,分两方面记述,相对比较简单。

1、湄潭剧团:据史地43届范易君校友回忆,她参加过两次演出,一次是《雷雨》中的鲁妈(侍萍),一次是在四年级时饰演《蜕变》中的女主角丁大夫,通过演出,加深了对国民党反动派一些丑恶面的认识。园艺46届孙筱祥的回忆,他任导演,导演过《寄生草》和延安传来的《少年㳺》。物理 47 届任知恕回忆,稍详,他当过一段时间的团长,演过小角色,主要搞后台布景。1941年开始,陸续演过《原野》、《野玫瑰》、《日出》、《雷雨》、《这不过是春天》、《花烛之夜》、《北京人》、《草木皆兵》、《少年游》等剧。人员大体30左右,但较流动,松散,领导核心相对稳定,当时团长有吴永春、谢学锦、戴立信和他本人,导演则有徐贤代和孙筱祥。除正式演出,也有联欢演出、篝火晚会等,表演过“兄妹开荒”,朗诵过何其芳的诗、普希金敍事长诗《茨冈》片断等。

2、外文系戏剧班:这是为配合张君川教授的戏剧课进行实践而自行组织的,发起人有薄学文(47届)、汪积功(45届)等人,他们租了一间小屋作为活动场所,三三两两,自由来往,主要选些话剧对白,进行练习,可算基础训练吧。正式演出有:1944年1月3日在播声电影院演出《寄生虫》,1944年赈灾演出英文剧《The Boor》(契可夫著《蠢货》),1944年5月20日在播声电影院演出德国话剧《悔罪女》,1944年在遵义某戏院演出苏联独幕剧《人约黄昏后》,1945年四五月间在遵义酒精厂演独幕剧,契诃夫的《求婚》 ,1946年为纪念文学院院长梅光廸教授逝世并为子女募集教育基金,浙大话剧团与戏剧班联合演出《万世师表》,1945年四五月间,在酒精厂演出《镀金》、《毋宁死》。在步校和酒精厂演出《可怜的斐迦》。又在校外剧场演出英文剧《Locked   Chest》(《锁着的箱子》),专供校内同学观看。可惜均未收集到剧照。

注1:

抗战期间,有些高官家属和文化名人旅居香港,太平年战争爆发后,大家急于撤退到重庆等大后方,当时国府财长孔祥熙之女带着爱犬乘飞机抵达重庆,此事引起大众不满,昆明西南联大学生首先上街游行抗议,要求孔祥熙下台,各校响应,浙大学生亦然。史称“倒孔运动”。

个人简介:雷道炎,男,四川长寿人,1928年1月生于四川自贡市。1946年考入浙大化工系学习。1951年毕业留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先后兼任工艺党支部、塑料党支部书记、高分子化工教研室主任等社会及行政工作。1982年初调校图书馆仼副馆长、馆长,1986年晋升研究馆员。1993年初退休。校内回聘6年。70岁之后义务为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敲边鼓。从2001年起,先后内部出版了《浙江大学音乐生活六十年》、《解放前后浙江大学艺术社团活动回忆录》等各类书籍20余种,包括自选集《平凡真实的一生》上下集,上集副书名为(一一回忆录,心路历程一一),下集副书名为(一一小草集一一)(2011年),自选集《求是文存》上下集,收集各类杂文180余篇(2018年),均供内部交流。2012年还录制碟片3张,包括《耄耋老人在歌唱》(上下2张),收录一生喜爱歌曲30首和巜学运之声》,收录解放前夕流行歌曲18首,复制250份,供内部交流。

1.jpg



23.jpg

24.jpg

  (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