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六)复员回杭后浙大学生的戏剧活动

Editor:yhj Date:2023-06-09 Hits:944

抗战胜利后,龙泉分校于当年(1945年)迁回杭州,其中的芳野剧艺社社员也随之来杭,继续参加一些活动,但未发展。1946年贵州总校学生复员回杭,湄潭剧团与外文系戏剧班也在内,回杭后不但有活动,也有一些发展。三团体间有时互相合作,但也有些是单独活动。芳野剧社经过一段时间后,因成员毕业离去,自然消亡。戏剧社也不限于戏剧,写诗、朗诵也是重要内容,但本文不涉及。现根据一些老学长的回忆,简略整理如下:

一、话剧。又分为舞台剧和活报剧两部分

1、舞台剧:据物理47届任学长、数学51届刘景善学长、外文系49届蔡文宁学长等回忆,回杭后曾演出过以下剧目:

A、《结婚》:由“湄潭”演出。这是果戈里的名著,主要演员是戴立信和唐兆颖(女),时间是1946年。(图1、2)

B、《家》:巴金名剧,这是由“湄潭”、“戏剧班”、“芳野”三团体联合演出的。

C、《裙带风》

D、《寄生草》和《上海屋檐下》:这都是在当时比较流行的剧目,前者曾在杭州青年会礼堂演出。由“湄潭”和“戏剧班”联合演出。

E、《升官图》:1948年秋,为欢迎新同学入学,湄潭”演出了剧作家陈白尘编写的三幕讽刺剧《升官图》,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官场的丑恶嘴脸,连演三场,深受校内外观众的赞许。(图3、4)

F、《皇帝与太阳》、《一袋米》,后者是“戏剧班”创作的,与“湄潭”、演剧四队合作曾在校内外演出,获得好评。《皇帝与太阳》是大型神话剧,太阳公公(喻历史老人)剧本内容为讽刺统治阶级的狂妄和残暴,最后被太阳烧死的剧情。有些学长回忆,此剧是由“戏剧班”独立演出的的大型剧。(图5)

这些演出十分不易,不仅演员辛苦,后台工作更加繁重,搭台、拆台、布景、灯光、服装、安全(防特务捣乱),单以服装而论,《升官图》就要 100 多件,又没钱,或借或制,还要保管好,好在有许多无名英雄,热情服务,所以这真是集体的作品。

2、活报剧、小短剧:这往往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自行编写的。由“湄潭”演出的如1947年初配合反对北平美军凌辱北大女生的沈崇事件而编的活报剧,48年夏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由崔兆芳和符钖仁演的活报剧,由刘景善和符铴仁演的《丑角的世界》,以及小短剧《上山》(喻投身革命)、《王大娘补缸》、《朱大嫂送鸡蛋》等(图6)。由“戏剧班”创作的则有:《黎明之前》、《不如归去》、《打倒张开希》、《万元大钞》等。

“湄潭”主要负责人是崔兆芳(地下党员,1948年后撤退到解放区),先后担任过团长的还有黄家厘、冀春霖、刘景善等。“戏剧班”在材料中不明确,但善于创作的有邵浩然、何斯曼、严光化等。“戏剧班”因从事文艺、喜欢写诗的人较多,在五十年代胡风事件中不少人受到牽连,邵、何均在运动中去世。

二、京剧

1946年浙大复员回杭后,随着46级新生的入学,老师、学生、家属中的京剧爱好者开始了接触,随之组成浙大国乐会,由XX系同学陈效仁担任会长。每周定期练习一次,有时也举行京剧唱片欣赏会。以后,陸续在健身房演出了《群英会》、《贩马记》、《追韩信》。后来,还全本演出过两个大戏:《四郎探母》和《断臂说书》,师生家属同台演出,以《四郎探母》为例,卢鹤绂教授饰演杨延辉、谢文通教授夫人演铁镜公主,此外,丁绪宝教授夫人、郭本铁老师、孙树门老师、陈效仁同学、何长高同学均参加演出。

到1947年与48年之交,大家考虑到国乐这名词含义较广,包括民族器乐、地方戏曲等均可在内,不夠确叨,乃更名为浙大平剧社。何长高任社长。这一时期内上演过两出大戏:1948年双十节,演出全本《凤还巢》,在1949年4月校庆时,演出《龙凤呈祥》。此外,演出过一些折子戏,如:《春秋配》、《打渔杀家》、《骆马湖》等,《骆马湖》还请盐务局名票毛庭宛先生来指导过。学校也很重视,为提高社员演唱水平,聘请了一些京剧教师如林啸青先生等,林先生曾向何长高等说了《向樵闹府》、《平贵别窑》等戏。琴师则有园艺系陈学平老师等3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当年暑假,杭州市学联及杭州市基督教学生公社联合举办“暑期农村工作菅”,到临平开展工作,该社社员参加了戏剧组,主要任务是排演歌剧《血泪仇》,后分别在临平、华家池等地演出过多场。该剧对万恶的旧社会进行了血泪控诉,反映了贫下中农的悲惨境遇。有一次演出时国民党特务还来捣乱放冷枪。该社何荣穆同学担任主角王仁厚老汉。(图 7 )

浙大平剧社与盐务局票友们关系密切,不仅有时请他们来指导,演出时所需行头也常向他们借用。

1949年秋,全校文艺社团统一称为浙大文工团XX队,平剧社亦更名为浙大文工团京剧队,在1950年时演出过全本《快活林》。1950年何长高、何荣穆等人毕业离去,但何荣穆分在杭州,经常回校指导,1951年演出过全本《木兰从军》,不细述了。(图 8、9 )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