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哥本哈根》浙大专场的索票通知

发布时间:2014-11-06 来源: 编辑:yhj 浏览次数:1602次

  今秋的紫金港可谓话剧的盛会,先是被奉为先锋戏剧经典、孟京辉名作《恋爱的犀牛》演出引得万人空巷,又即将迎来另一部同样由国家话剧院出品的、久负盛名的经典剧目《哥本哈根》,在11月10日晚紫金港小剧场演出,同时这部戏的导演,也是在国家话剧院乃至整个中国话剧界都首屈一指的著名导演王晓鹰老师也将亲临现场。本次国家话剧院《哥本哈根》在紫金港的演出由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承办,黑白剧社全程协助。

1941年的“哥本哈根会谈” 一个永恒的谜题
原子弹究竟能引发战争还是防止战争
科学应该被鼓励还是被禁止
在天堂之上 灵魂仍不得安息

 

 

索票方式:
学生:11月7日中午12:15、晚上17:30在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进行现场派票。
教职工:11月7日工作时间(8:30开始)在体育馆南2门117办公室凭校园卡领票,每人每卡限领一张,票数有限,先到先得。

 
《哥本哈根》简介
  话剧《哥本哈根》是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的作品,以德国纳粹时代的科学家海森堡和丹麦科学家波尔及其夫人玛格瑞特的亡后灵魂的回忆与对话,引出了现代科学史上著名的1941年“哥本哈根会见之谜”。三人的灵魂在回忆中不断重新阐述那段历史,并且一直在追问一个终极的问题:作为一个有道义有良知的科学家,应该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些什么?
  沃纳·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犹太人,曾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二战期间主持过希特勒的原子弹计划,但一直未造出原子弹。战后,海森堡宣称自己是一位科学的英雄,凭借科学家的良知抵制并暗中挫败了希特勒研制核武器的企图。
  尼尔斯·波尔,丹麦物理学家,同样是犹太人,曾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海森堡既是师生,又是忘年交,关系甚密,情同父子。1921-1927年,他们在哥本哈根共事,进行量子物理理论的研究。二战期间,海森堡与波尔身处两大敌对阵营,在1941年“哥本哈根会谈”之后,两个人的友谊宣告结束。
  这部戏从1998年在伦敦首演之后,编剧麦克弗雷恩连获普利策、托尼两项大奖,在欧美剧坛曾引起广泛轰动,并成为了2002年百老汇最佳戏剧奖的获奖剧目。它掀起了一阵“哥本哈根”热,几乎是当时国外影响最大、吸引观众最多的一部戏,正是由于这一点,基于国家话剧院向观众推介国外经典话剧的传统,国话导演王晓鹰决定排演这部戏。从2003年10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第一次演出以来,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导演王晓鹰简介

  王晓鹰,国家一级导演,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协会副主席。代表导演作品有《魔方》、《浴血美人》、《保尔 柯察金》、“新版雷雨》、《情感操练》、《春秋魂》、《爱情泡泡》、《绿房子》、《安娜 克里斯蒂》、《男儿有泪》、《中国制造》、《第十七棵黑杨》、《死亡与少女》、《萨勒姆的女巫》等等。
  
王晓鹰老师对于话剧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从2002年推出《死亡与少女》以来,可以说王晓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话剧“灵魂拷问”系列,《死亡与少女》、《萨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这些严肃的剧目都包含了王晓鹰对话剧的理解。王晓鹰喜爱的戏剧也是那种在近乎极端和残酷的人生境遇中,灵魂受到逼迫,生命遭遇窘困,人物不得不在这样特殊的情境之下做特殊的挣扎和选择的戏剧,这个时候“人格释放出特殊的力量,人性焕发出特殊的光彩,灵魂在特殊的关注和拷问中呈现出特殊的品质和意义”。这样的话剧理念使得王晓鹰的话剧有了自己的特色,他能够很深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感受讲解给演员听,让他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对于《哥本哈根》,王导则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部国外话剧的新经典确实很有价值,包括它的思想深度、跟过去的戏剧完全不同结构和表述方式。最重要的是,在我国正在追求娱乐和泛娱乐化的潮流中,它可以让我们看看国外最受关注的、影响最大的戏剧对待命运以及戏剧艺术本身的严肃思考。”王晓鹰对这部戏的思想和形式都很喜爱,它不但主题深刻,而且采取了一种非常新颖的结构方式,这对一个导演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它对导演的驾驭剧本的能力和演员把握人物思想深度的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但事实证明他将这部戏完成得出乎意料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