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Position: Home2023新体育艺术部首页资讯通知公告

体育理论 《运动损伤》复习题

Editor:qhy Date:2012-12-17 Hits:41002

一、何谓体育?体育教学?体育的本质及特点?
1.体育:体育是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二、何谓运动损伤?其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运动损伤理论的意义?运动损伤产生的不良影响?
1.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
2.运动损伤的特点:运动损伤不同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它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术、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常有些运动损伤以其运动项目冠名,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等损伤。
3.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4.掌握运动损伤理论的意义: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治疗效果、康复时间等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也为改善运动条件,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
5.运动损伤产生的不良影响:运动损伤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时不能参加正常的锻炼、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了运动员的寿命。严重者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
 
三、阐述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组织结构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与骨骺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
1)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2)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3.按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
1)轻度伤:受伤后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2)中度伤:受伤后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
3)重度伤:受伤后完全不能训练。
4.按损伤的病理分类:1)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2)慢性损伤:按病因可分为两类:(1)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2)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5.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1)运动技术伤: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的伤损。如,网球肘、投掷肘、跳跃膝等,多为局部组织过劳伤。2)非运动技术伤:多为运动中意外伤,如挫伤、骨折、擦伤、韧带扭伤等。
 
四、阐述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及预防措施?
运动技术伤的发病多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即各项运动有其不同的损伤好发部位及其专项多发伤病。例如,体操运动员的跟腱断裂、羽毛球运动员的椎板疲劳骨折等。其他运动项目也是如此,尤其是慢性损伤。究其规律多是由运动项目与人体两方面所存在的潜在因素共同决定的:1)运动项目及其技战术动作对人体的特殊要求;2)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解剖生理弱点。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1)应加强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2)平日应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3)不断地改进技术动作,使之更加完善、合理,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又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4)在进行专项运动技术训练时,应注意合理安排好局部运动,坚决克服、避免“单打一”的练习形式。
 
五、阐述导致运动损伤的直接因素?
导致运动损伤的两个在因素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仅能说明运动中具有发生损伤的可能,并不一定导致损伤的发生,以下介绍促使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1.思想因素
 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参加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无防伤观念,存在一些错误片面的认识,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甚至将预防运动损伤的科学态度与勇敢、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对立起来。因此,在教学、训练中不能积极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
2.运动训练水平不够
   大量体育实践证明,运动训练水平不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一个很重要的直接因素。运动训练一般包括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心理素质及意志品质培养、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任何一种训练,从生理学角度讲,都是一种条件反射联系的建立过程,要积极预防损伤,就要平日做好身体的全面训练。
3.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运动实践证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反而会引发运动损伤。如:1)局部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2)连续的大运动负荷训练;3)一次运动量过大。
4.违法体育卫生原则:1)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部充分;2)带伤参加锻炼;3)长期的寒冷潮湿刺激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5.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组织安排不当 
6.场地设备、气象条件不良
 
六、阐述运动损伤预防的意义与原则
1.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果在体育锻炼中,忽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事故。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全民健身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平时要注意加强预防伤害观念的教育,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安排不足,不能达到促进人体运动能力提高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超出人体能承受的负荷,不仅使运动系统的局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致使全身身体机能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警觉反应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损伤。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在教学、锻炼和比赛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植物神经的惰性。提高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利于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活动的时间与负荷:一般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好。
4)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
5)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人,均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参加重大比赛的前后,要进行身体补充检查和复查,以观察体育锻炼、比赛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对体检不合格者,则不允许参加比赛,伤病初愈的人参加体育锻炼和训练时,应取得医生的同意。
 
七、何谓软组织损伤?如何区别软组织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
1.软组织是指肌肉、肌腱、腱鞘、韧带、神经、血管、关节囊、软骨等。发生在这些组织的损伤称为软组织损伤。
2.根据损伤后皮肤、粘膜是否有创口和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两大类。
 
八、阐述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分类、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1.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切伤、刺伤和撕裂伤。
2.处理原则是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
3.方法:
1)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组织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1)创伤较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创口周围75?的酒精消毒,局部擦以汞或紫药水,无须包扎,让其暴露在空气中待干后即可;(2)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关节附近的擦伤,一般也不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易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易波及关节。因此,关节附近的擦伤经消毒处理后,多采用消炎软膏搽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3)创口中若有煤渣、细砂等异物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可用消毒的硬毛刷子将异物刷净,创口可用双氧水、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创口,并包扎。若创口较深、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T.A.T),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2)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碰撞而引起眉际皮肤撕裂等。若撕裂创伤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用粘膏或创可贴粘合即可。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3)刺伤和切伤 田径运动中被钉鞋或标枪刺伤,冬季滑冰时被冰刀切伤,其处理方法基本上与撕裂伤相同。
 
九、何谓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及分类?
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中最为多见。
2.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挫伤
   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位使该处及皮下组织或器官受损,如运动中互相冲撞、被踢打或身体某部位碰击在器械上等。轻者仅是皮下组织(如肌肉、韧带等)挫伤,重者(如头、胸、腹部和睾丸挫伤)常因某些器官的损伤而合并休克。体育运动中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挫伤。
2)肌肉、肌腱拉伤
 由于肌肉主动猛烈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固有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拉伤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处或腱的附着处。由于致伤力的大小和作用性质不同,可引起肌肉、肌腱部分纤维断裂、完全断裂或微细损伤的积累,除肌肉本身的拉伤外,常可同时合并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和滑囊损伤。
3)关节韧带扭伤
    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上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轻者发生韧带部分纤维的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完全断裂,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同时合并关节囊、滑膜和软组织的损伤。
4)滑囊炎
滑囊是结缔组织构成的密封小囊,囊内有少量滑液多位于关节附近,介于肌肉或肌腱附着处于骨隆起之间,可减轻肌肉、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因受到外力的直接撞击使囊壁受到损伤而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或因局部活动过多囊壁受到反磨损而发生慢性损伤。
5)肌腱腱鞘炎
 腱鞘是两层纤维膜构成的长形密封小管,套在肌腱周围,腱鞘的内层覆盖在肌腱的表面,外层附在周围的韧带及骨面上,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可减少肌腱活动时与周围结构间的摩擦。由于肌肉反复收缩,使牵拉的肌腱与腱鞘不断摩擦,引起肌腱腱鞘的创伤性炎症。由于局部鞘管壁逐渐增厚,管腔变窄,有时肌腱渐呈梭形膨大,形成狭窄性腱鞘炎。
 
十、阐述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与处理原则?
1.早期是指伤后24—48H内。此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出现水肿,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性障碍。
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数种并用。
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形成。
3.晚期 损伤组织已基本修复,但可能有瘢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和粘连形成,临床上,肿胀和疼痛已经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到微痛、酸胀和无力,个别严重者出现伤部僵硬或运动功能受限。
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若有瘢痕和粘连应设法软化或分离,以促进功能的恢复。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和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
 
十一、何谓心肺复苏术?何谓人工呼吸?阐述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何谓胸外心脏按压?阐述其操作方法?
1.心肺复苏是指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员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因此,临床上将二者合称为心肺复苏术。
2.人工呼吸是借助人工方法来维持机体的气体交换,以改善病员乏氧状态,并排出二氧化碳,为恢复病员自主呼吸创造条件。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方法:使病员仰卧,松开领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清除口腔内异物,把患者口打开盖上一块纱布。急救者一手掌尺侧置于病人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其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以免气体外溢。另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部轻压环状软骨,使其间接压迫食道,以防吹入的空气进入胃内。然后深吸气,张嘴去套住病人的嘴,并紧贴住往里吹气。吹气完后立即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按16—18次/分频率进行,直到患者恢复呼吸为止。
3.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地压迫左右心室腔,使血流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从而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其操作方法:使病人仰卧在硬板床或平整的地上,急救者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于其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充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带有冲击性地垂直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4cm(儿童相对要轻一些)。每次按压后随即迅速抬手,使胸部复位,以利于心脏舒张。速率为60—80次/分,儿童稍快些。
 
十二、阐述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
1.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
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
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3.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清醒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要多运动
 
4.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5.重力休克:
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预防: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运动。
处理:让患者平卧、脚垫高、头低于脚,从小腿顺大腿按摩。
 
6.心绞痛:
表现:心绞痛经常表现在腿和腹部的疼痛和抽筋现象。
原因:经常在冷的地方锻炼,喝冷饮料,不做伸展运动和按摩,不喝盐水会使病情更严重。
预防:注意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室内有空调的健身房
处理:休息,让练习者在良好的环境去。
 
7.中风:
表现:严重心脏疾病,人体功能受影响,皮肤干、红、热现象、脉搏快、弱,呼吸浅等。
处理:有知觉:适量喝水、宽衣、如呕吐就不要给流质食物、打电话,送医院等。
失知觉:打电话呼救,让他侧躺,观察呼吸,冰块放在腕、踝、腋、颈脉处,不按摩
 
8.运动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够,肺透气低,运动与呼吸不协调)
原因3:胃肠痉挛(运动前吃得过饱、饭后过早运动,空腹或喝水太多)
预防:运动前健康检查,合理安排运动饮食,吃饭前后1小时运动,不空腹、喝水太多运动
处理: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调整运动呼吸节奏、手按疼痛部位,实在不行停止运动
口服减痉挛药物(阿托品、十滴水)。
 
9.脚底筋膜炎:
原因:脚底频繁压力过多产生的疼痛。原因是套路不适合、鞋子问题、脚的生理结构不好,
原因:钙的沉淀在脚跟骨上、脚底筋膜炎和神经刺痛:
预防:准备活动要充分(包括脚部的准备活动)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0.肌腱、小腿肌痛:
原因:经常提脚跟造成的。
预防: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放松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可以防止损伤和减轻疼痛。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伸展助减痛等。
 
11.半月瓣症:
原因:半月瓣症一般由过度膝部动作、跑步,造成的,半月瓣症常会有"咔"的响声。
预防:减少过多的膝部动作、减少转体、跳等的撞击动作,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
 
12.腰肌劳损: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屈腿),急于求成运动而疲劳损伤
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不急于求成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3.颈椎疾病: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抱颈),颈部运动过多而疲劳损伤
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颈部运动不要过多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4.胫骨膜炎:
表现:胫骨前骨膜与骨有剥离的感觉,产生疲劳、酸痛。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地面不平等,小腿的肌肉发展不平衡,突然的压力
预防: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如:不要长时间的连续跳跃动作、上下踏板动作)
处理:注意全面锻炼、练习后要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做伸展练习减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