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7点,台湾政治大学艺文中心视听厅的舞台上响起震人心魄的鼓点,浙江大学黑白剧社携最新版《赵氏孤儿》赴台湾高校系列演出的首场演出拉开帷幕。300多名台湾政治大学的师生以及附近居民,“领先”欣赏到了浙大黑白剧社同学们对于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传奇的激情演绎。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久久难息,许多人不愿就此离去,在演后谈中争相向剧社同学们发问,表达心中喜爱的同时,探讨“戏”所带来的思考。
《赵氏孤儿》的故事原型,最初见于《史记·赵世家》。春秋年间,晋国大夫赵盾一家世代忠良,但却遭人陷害,晋灵公听信谗言,下令抄杀赵氏满门,唯有赵朔之妻庄姬躲入宫中,产下一子。赵家门客程婴冒死救出婴儿,为了保全这赵家唯一的血脉,许多忠义之士不惜性命,忍辱负重,只盼孤儿长大成人,为赵家复仇……这是一出交织着忠义与诚信、复仇与杀戮的惊心动魄的悲剧,极具感染力,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搬上戏剧舞台后常演不衰。
黑白剧社的《赵氏孤儿》,是综合参考史实和国家话剧院、京剧、越剧等各剧种不同版本改编创作而成,再现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古典传奇,也结合校园戏剧的特点,注入了全新的现代理念和年轻人的视角。它最初缘于剧社指导教师桂迎老师2002年时的一个简单想法,由李和一等四位同学于2008年完成剧本创作并进行了首演,此前已累计演出14场。此次赴台湾在政治大学首演后,还将分别在文化大学和交通大学演出,从而完成该剧作的第十五至第十七场公演。这也是浙大黑白剧社首次到大陆以外的地方进行演出交流。
“这部戏的着力点,是在传承过去还是表达现在?”观众的提问一箩筐,其中不乏一针见血者。
作为编剧之一,浙大临床医学六年级的李和一同学回答说:“前辈们和年轻人的改编创作很不同,我们年轻人非常关注人的选择。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加入了年轻人对程婴的选择、孤儿的选择的想法。”她希望,大家看过之后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属于自己那一版的《赵氏孤儿》。
“请问,参加剧社给你带来了什么?”两校年轻人的话题很快聊到了“戏外”。
“参加黑白剧社给了我往前寻找的方向和动力”,“从当初仅仅享受舞台,我现在越来越享受整个剧场了”,“在校园的舞台上演出是对自我的一种探索,通过进入规定角色的内心,会对他人、对世界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来自非艺术专业、与剧社共成长的本一、本二、本三、本四、研一、研二的同学们纷纷告白。
浙大黑白剧社正式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为抗战时期享誉全国的学生自主社团黑白文艺社。该剧社是校园的业余文艺团体,至今已创作大中型话剧以及校园实验话剧50余部,演出百余场,原创剧目《太阳城》荣获2012年中国高校校园戏剧最高奖。剧社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戏剧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大陆极富典型意义的高校校园戏剧社团,积淀形成了“虔诚认真的戏剧态度、和谐纯粹的团队精神、简约多意的舞台呈现和青春质朴的演剧风格”。
此次浙江大学赴台湾高校交流访问代表团,包括大学生20人,由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副主任周聪担任团长,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桂迎教授担任《赵氏孤儿》剧组总导演。访问期间,还将举办桂迎教授的教育戏剧工作坊等活动。
台湾政治大学副校长林碧?等观看了当晚的演出并致欢迎辞。他希望两校以此为契机,增进彼此更加紧密、频繁和深刻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