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3-06
回顾|(九)八十年代浙大教工的音乐歌咏活动
浙大教工的音乐歌咏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经常性的社团活动(比如XX歌咏队);一种是临时性的群众活动(比如XX大赛),一般临时组织,突击训练,演完即散。一般说来,浙大这二十年在这方面还算正常,但不辉煌。现分述之:一、社团活动:1、教工合唱团:广义而言,退休教工也是教工,但他们的社团往往冠以“老年”二字,如老年合唱团,因此,我们这里的“教工”二字,无形中有点在职教工的含义。我对老年合唱团另有专...
10
2023-06
回顾|(八)80年代前后浙大学生的艺术活动
编者按:这里提“艺术活动”,其实主要是指歌咏,但因涉及少量舞蹈和器乐。至于戏剧,我不了解,也未收集资料,但知道黑白剧社成立后,话剧发展不错。这方面情况希望有关老师,特别请桂迎老师可否加以回顾。“改开”之后,学校发展正常后,建立了文艺教研室,加强艺术教育。在 80 年代前后,学生的歌咏活动总的还是不错的,校内外都举行过若干比赛。现仅就校外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几次简述如下:一、1983年浙江省第三届...
09
2023-06
回顾|(七)复员回杭后浙大学生的群众性歌舞美活动
一、歌咏1947年秋,开学不久,求是园内诞生了一对孪生姐妹歌咏队一“乌鸦”和“喜鹊”。“乌鸦”在前,在大学路校本部,自认歌唱水平不高,歌声不齐,比作乌鸦,故以此为名。“喜鹊”稍后,在华家池,成员主要为47级一年级学生,但也有农学院同学。两队政治目的明确,就是以唱进步歌曲为手段,团结和鼓舞同学投入爱国民主运动的洪流中。当时对这两队流传两句话:一个为将要灭亡的敲丧钟,一个为即将新生的唱赞歌。“鸟鸦”成...
09
2023-06
回顾|(六)复员回杭后浙大学生的戏剧活动
抗战胜利后,龙泉分校于当年(1945年)迁回杭州,其中的芳野剧艺社社员也随之来杭,继续参加一些活动,但未发展。1946年贵州总校学生复员回杭,湄潭剧团与外文系戏剧班也在内,回杭后不但有活动,也有一些发展。三团体间有时互相合作,但也有些是单独活动。芳野剧社经过一段时间后,因成员毕业离去,自然消亡。戏剧社也不限于戏剧,写诗、朗诵也是重要内容,但本文不涉及。现根据一些老学长的回忆,简略整理如下:一、话剧...
09
2023-06
回顾|(五)难忘浙大合唱团
需要说明,“浙大合唱团”这名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从1942年到1952年期间,凡是由沈思岩先生担任指挥的浙大歌咏组织的统称,这也是大家现在所认可的;狭义的则是指从1946年11月到1949年5月,这约两年半时间,真正叫“浙大合唱团”这个名字的时段。因在贵州时期的有关歌咏队,前文已有所记述,本文将采用狭义的理解,但不绝对,尤其照片。现分三段,简述如下:一、乘着歌声的翅膀 1945秋,龙泉分校...
09
2023-06
回顾|(四)浙大龙泉分校学生的艺术活动
抗战期间,浙大整体西迁至贵州。为了照顾浙江本省及附近各地的学生,在龙泉设有分校。但分校只有一二年级,二年级读完后则要赶往贵州,继续完成学业。龙泉分校地址在龙泉坊下、石坑垅两村,相距不远,距县城有一定路程。当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教学秩序正常,学生学习生活紧张,课余生活较贫乏,电影也没有,于是,学生自行开展各种艺术活动,既自娱自乐,也带动当地的文化氛围,起到一定宣传作用。限于条件,主要开展音乐和戏剧...
08
2023-06
回顾|(三)贵州时期浙大学生的艺术活动
1936年竺可桢校长主政浙大,他比较重视音乐教育。不久即聘请王政声任音乐教师,并组织了一个浙大歌咏团,以唱典雅歌曲为主。但另一方面,受1935年“一二九”运动影响,有些同学又成立了黎明歌咏队,主旨是推动抗日救亡运功,着重唱救亡歌曲,曾请杭州师范学校顾老师指导。1937年抗战爆发,浙大被迫西迁,西迁途中,在抵广西宜山之前,“黎明”仍有些活动。而一年级组织了呐喊团,沿途进行抗日宣传,也包括唱歌。扺宜山...
07
2023-06
回顾|(二)竺可桢校长重视音乐教育
竺可桢校长主持校政十三年,将浙大从一个地方性学校转变成全国知名学府,并享有“东方剑桥”之美誉,功不可没。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重视音乐教育(扩而言之是美育)是其中之一。我未看到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论述,但思想指导行动,从下面事实中也可反证,现简述如下:一、聘请音乐教师: 浙大并无音乐系,但竺校长来校后,考虑到全面培养的需要,在1937年就请了王政声老师。西迁到广西宜山,稍稳定后恢复...
06
2023-06
回顾|(一)一张老照片引发的回忆和联想
一朋友发给我一张老照片,请我辨认,其中除音乐老师沈思岩、杨增慧夫妇及两个女儿外,有十几个男女学生,其中有我本人。我自己没有这张照片,而且对这张照片当时的场景没印象了,故很珍贵。我仔细看了一下,除沈思岩先生家4人及本人外,能立刻认出的只有顾氏兄妹(他们主要弹钢琴)和李息云(合唱团员,个别练声),后经微信查询及查看我编写书中的其他照片,经过核对,又辨认出几人,其他有的面熟,姓名记不起了。从着装及其它因...
06
2023-06
回顾|浙大艺术活动之简要回眸
前 言几月前,偶然见到一张1949年秋在音乐老师沈思岩先生罗苑(今平湖秋月一带)家中拍的照片,内有学生十余人,其中有我,但已无印象,却引起我的回忆。于是,写了一篇“一张老照片引发的回忆和联想”的文章,在档案馆的“秋农子张淑锵”个人公众号上发出。因为这篇文章涉及到老浙大合唱团的一些事,我希望更多现在的同学能看到,又转发给艺教中心的老师,能否在他们的公众号上发表?但她告诉我:单位的公众号主要工作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