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教学

生命因运动精彩 青春因坚持美丽

2014年秋冬学期阳光体育锻炼火热进行中

编辑:yhj 日期:2014-10-17 14:02 访问次数:5380

  20141015日晚上9点,整个紫金港校区都笼罩在朦胧的月光下,树影婆娑,风儿轻轻,一片祥和的氛围。相较于教学楼的安静,田径场和篮球场却是人声鼎沸,一派热闹的景象。自从阳光体育锻炼启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寝室,走向操场,让“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口号,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今年7月,教育部出台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增了50米跑、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四个项目,让不少同学感到压力很大。借着这股东风,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于9月全面启动了阳光体育锻炼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白天课业繁重,同学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来锻炼,有做引体向上的,有练跳远和坐位体前屈的,更多的还是夜跑的,他们活跃的身影如同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夜里的田径场增添了无限生机。
  “我以前最怕的就是跑步,跑几步就要喘”,来自丹青学园的一名大二女生说:“现在每天坚持锻炼,不但耐力好了很多,还能减肥,一举两得。”还有不少人是来放松心情的,“跑步更多地给我一种精神上的正能量,学业上的瓶颈、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我都喜欢在晚上跑步时理顺。”而对于那些身体情况不适宜跑步的同学,也能够在田径场找到锻炼的乐趣。“可以压压腿,或者练习下跳远”,来自保健班的一名女生说,“即使就这么在操场上走走,也总比宅在寝室里好得多。”晚上的紫金港,天气微凉、秋意渐浓,正是锻炼的好时候。不仅田径场上人声鼎沸,连边上的篮球场也是热闹非凡。虽然没有灯光,但依然抵挡不了同学们对篮球的热情,脚步声、篮球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这暗夜里最美妙的乐章。 
  在同学们锻炼的同时,体艺部的体育老师们也没闲着,他们正忙着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进行辅导。从9月阳光体育锻炼启动起,他们就成为了同学们的“健康之友”,为同学们提供课堂之外的辅导,并及时掌握同学们的健康动态。“这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体艺部体质研究中心主任董育平老师说,“对于同学来说,老师不仅是体育专项的指导老师,更是他们的健康导师;而对于老师来说,他们不单是在教导学生专项技术,更是在教导学生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夜色愈发深了,田径场的热闹却不减反增,寄存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刷卡机前也聚集起了不少的同学,东西田径场的通道上整齐地停放着一排排的自行车辆,不时有同学进进出出。看到这一场景,体艺部主任吴叶海老师倍感欣慰,“我们建立阳光体育锻炼长效机制,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育体育锻炼积极性、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按国际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就可以成为体育人口,随着长效机制的推行,我校学生有望率先成为世界体育人口。”


单杠场上,不少男生在练习引体向上

田径场上,许多同学还在锻炼

寄存处前排起了长龙

通道口不时有同学进进出出

文、摄影/袁华瑾